找到相关内容165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护五台山风景名胜区

    的完整性、真实性。 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保护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7/07500810497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佛教的书中,所记载的许多奇异故事,是真的吗?怎么现在没有?

      知义法师答:这个问题,与时间、空间,以及众生的业力和理解力,都有很大的关系。我们要求证某种事物的真实性,必须要客观的以理论去推断,用其他的事物作比较,同时也要看记载故事人的身分,千万不能以未亲眼见到而不信,那是不正确的,因为众生的分别心太强,利害观念太深,以致对一切事物的辩证,会产生许多错觉。   我的父母没有来台湾,却不能因此说我根本没有父母。在我未来台湾以前,听说这里的凤梨怎么好吃,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初机学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304711608.html
  • 庞居士与五百罗汉

    因果报应之真实性。宜警惕惊心,归向正道,认真修行,方免误入歧途,堕落恶道。 ...

    佚名

    |因果|故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01/14143817716.html
  • 知义法师答:佛教书中的奇异故事,是真的吗?

    知义法师答:   这个问题,与时间、空间,以及众生的业力和理解力,都有很大的关系。我们要求证某种事物的真实性,必须要客观的以理论去推断,用其他的事物作比较,同时也要看记载故事人的身分,千万不能以未亲眼见到而不信,那是不正确的,因为众生的分别心太强,利害观念太深,以致对一切事物的辩证,会产生许多错觉。   我的父母没有来台湾,却不能因此说我根本没有父母。在我未来台湾以前,听说这里的凤梨怎么好吃...

    知义法师

    知义法师|因果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3/20120020660.html
  • “寺”原指官署

    “寺”原是指古时中央的官府衙门。这一称呼起源很早,到了汉代,更有所谓“九寺”、“九卿”之说,高级行政长官“卿”,即在“寺”中处理公务,分别掌管著钱粮、刑狱、保卫、礼仪、珍宝等事务。后来东汉时,因为皇帝做了个与佛教有关的梦,虽对这件事的真实性难以分辨,但它却无疑使“寺”的含义发生了变化。  大约在西元前五、六世纪时,释迦牟尼佛创立了佛教。随后,佛教从印度传到了周边的国家和地区,也影响到更远的地方,...

    陆敬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3440677.html
  • 圣严法师: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(三)

    ;金显现时,由真实相显现。是故地界有二分。如此本识未为无分别智火所烧链时,此识由虚妄分别性显现,不由真实性显现;若为无分别智火所烧链时,此识由成就真实性显现,不由虚妄分别性显现。」(注二三)   此...更为非有似有者。此中的染污分显现之场合是分别性,此一场合,既非染污清净分的依他性,亦非清净分的真实性。相反地,依他性的清净分显现之时,同样也既不是染污清净分的依他性,亦不是染污分之分别性,而是真实性。像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0741205.html
  • 佛牙舍利耀香江

    保持下来。虽然宋明两代都有隐约的传闻,但人们没有认真考虑其真实性。直到1939年朱子桥将军主持修塔时发现了这一秘密。时值日本侵华战争期间,为了保护国家珍宝,一群知情者宣誓守密,使地宫的秘密得以延续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4345264.html
  • 无为法

    (六)真如无为:此即诸法的实性,是前五种无为的所依,真实如常的理体。真简别妄,如简别倒,理非妄倒,所以名真如无为。   (三)料简   上述六种无为,唯后一种真如无为是诸法的真实性,其余五种无为皆...

    正果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648285.html
  • 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.观心品第十》读后感(一)

      心有更进一层之义,即以一切法真实性为心,亦即人与众生万物之体性为心。依此真实性为心者,如《楞伽经》所谓“真识”,及他经所谓“真心”、“自性清净心”等,皆此真实之心。即先观一切法皆唯心,进而观心之真实性,即一切法之真实性。此即所观之境心,即真如法界;而能观之智,即是能观之心,为下品发菩提心所明之四种自悟心。初修行凡夫,依六识相应之定慧而为能观之智;到证得真如法性时,则成为妙观察智、平等性智之能观...

    许胜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3850373.html
  • 曹洞宗的禅法(上)

    真实性呢?曹山答他:“即相即真。”在这段文字中,我们要注意他对“即”字的运用,所谓“即相即真”,意谓我们在这万象之当体中(rightintheDhenomenathemselves),便能建立或体现其真实性。不是要离开这相或万象以外,于另一界域中去寻求真实。真实便内在于这万象以至幻象当中,此谓之“即相即真”。他用两个“即”字,意指本体空理与万象间有一相即不离的关系,两者是不可分割的。那弟子进一步问: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4564007.html